編號  148 羅芙奧台北2010春季拍賣會

羅芙奧台北2010春季拍賣會

房中房—韓熙載之床(夜宴圖系列之三)

王懷慶 (中國, 1944)

2002

油彩 畫布 拼貼

200 x 300 cm

預估價格

TWD 44,000,000-58,000,000

HKD 10,476,000-13,810,000

USD 1,375,000-1,812,500

成交價格

TWD 49,760,000

HKD 12,013,520

USD 1,541,989


簽名備註

簽名左下:王懷慶

展覽:


「開放的時代—慶祝中國美術館建館40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2003

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北京,2003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2005

「王懷慶藝術展」,上海美術館,上海,展期自2007年12月3日至12月12日

圖錄:


《開放的時代》,中國美術館展覽畫冊,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彩色圖版,頁165

《王懷慶畫集》,王懷慶出版,北京,2004,彩色圖版,頁148

《王懷慶—天工開物》,仁畫廊,香港,2005,頁92(房中房草圖)

《王懷慶藝術展》,上海美術館展覽畫冊,大未來畫廊,台北,2007,彩色圖版,頁112-113與頁191

+ 概述

中國悠久文化的經典與傳承,一直是滋養畫家王懷慶繪畫探索的主要源泉。他生活於歷史古都—北京,民間藝術與文化智慧遺跡在生活間俯拾皆是,但隨著時代的急速變遷,歷史遺跡正逐漸消逝中,常令他感到無比遺憾與惋惜。1980年,王懷慶即援引春秋時代知名歷史典故,創作出《伯樂相馬》的油畫,作品為北京中國美術館收藏,成為他的成名作。

後來,從江南民居古建築、明式家具,以及科技工藝典籍的「天工開物」等探索,王懷慶不斷歌頌為人漠視的工藝文化傳承。畢業自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出身,自然使王懷慶對精湛工藝之美有著更深刻入微的觀察。

1996年王懷慶開始創作「夜宴圖系列」作品,向五代時期顧閎中的歷史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致敬。此畫真蹟已佚失,只留存在歷史典籍的傳頌,今日人們所見的圖畫是宋代摹本,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據了解此一版本最為接近顧閎中的原畫精髓。在中國歷代繪畫史上,顧閎中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早已經成為文化美學典範,它所留存下來的價值成就,涵蓋了繪畫、戲劇、舞蹈、服飾、設計、政治與經濟多重領域。

顧閎中為宮廷的畫師,奉南唐後主李煜( 961-975)之命,前去打探韓熙載的生活概況,藉以了解是否適任宰相。畫家暗地窺視之後,以其驚人的記憶力,生動細膩的畫筆,翔實記錄宴會主人所刻意展現歌舞昇華的淫奢景況,人物舉止、情節刻畫,非常生動,在在表露韓熙載對李後主的失望,無意仕途的心跡。畫家當年完成一幅具有豐富「敘事性空間」的長卷,其人物、景物的巧心鋪陳,在中國繪畫藝術史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王懷慶挪借此一古典題材重新賦予新義,詮釋方式充滿解構主義的現代抽象語彙。1998年旅美策展人沈揆一策劃的紐約古根漢美術館「中國藝術五千年」展覽,被視為掀起中國熱的風潮先端。王懷慶的《夜宴圖之一》,與北京故宮珍藏的《韓熙載夜宴圖》摹本比鄰展出,古典美學與當代思惟相映襯,王懷慶的藝術也得以在紐約藝術殿堂大放異彩,為人津津樂道。

古畫新詮並非容易之事,然而王懷慶融入個人風格,其黑白紅等單色結構,抽象繪畫形式在中國現代畫壇已有定位。王懷慶的「夜宴圖系列」繪畫至今共創作有四幅,年代分別為1996、1998、2002以及2006,花費十年時間完成此一系列鉅作。前二者皆為黑白單色畫,一為雙聯橫幅、一為單作直幅;後二者則以中國紅取代留白,構圖也採取一雙聯橫幅、一單作直幅的形制。

此次羅芙奧的拍品《房中房—韓熙載之床》乃是屬於「夜宴圖系列之三」,尺幅巨大,為兩公尺乘以三公尺的雙拼聯幅。畫中以具強烈民族色彩的中國紅鋪底,黑色粗獷的線條結構,形塑酒宴主人韓熙載所坐臥的床榻,氣勢力度十足,可與王懷慶1998年的經典三聯幅《金石為開》相比擬,其經營佈局皆具有書法的意識,冷峻理性、大開大合。《房中房—韓熙載之床》一作曾入選參加2003年北京中國美術館慶祝建館四十週年的「開放的時代」展覽中展出,恢弘的繪畫形式頗受佳評。

「夜宴圖系列」之一與之二兩幅作品,皆以黑白單色是描寫漂浮於歷史遺跡的樂器,畫面構圖彷若一劇場空間,然而人物此時早已退場,抽象化的琴桌、家具、手套、手杖等物件,取代夜宴上的男男女女,躍為畫中的主角。王懷慶在面對時代劇烈的變遷時,發出了「物近人遠,物是人非」的喟嘆。歷史洪流裡人事物或有更迭變化,但是文化價值與美學精神應該是亙久綿長,需後人繼續傳承與延續。畫面中拆解後的幾何圖形,是飛揚於空間中的樂器。

「夜宴圖系列」之一與之二,因其極簡的色彩與造型,形成現代交響樂章的簡潔趣味。而「夜宴圖系列」之三的《房中房—韓熙載之床》則有別於其他,畫家擷取更單純的元素,完整保留床榻造型,簡化的黑色剛性線條在紅色空間中交錯,彷彿一場民俗節慶的盛會,倒也營造出獨特雄渾的霸氣,此一特色無論在此一系列抑或王懷慶歷年繪畫創作中實屬罕有。

古人韓熙載坐臥的床,所謂「房中房」,其實屬於傳統精緻的房式家具,為一種全木作的床榻結構。到了明清兩代時,發展出一種「拔步床」(或稱八步床),乃是大床頂有覆蓋,床型宛如一間房屋,故名之。漢朝以前中國人皆席地而坐,生活起居常常圍繞在睡臥之地。久而久之,待客的區域也在主人的睡臥四周。接待貴賓的最高層級是在床榻上或炕上,這可謂是中國古代獨特的禮儀。所以,韓熙載飲酒作樂時使用的高型床榻,自然也是他的迎賓特區。當時的床榻無頂棚覆蓋覆,但床的四方可見傳統建築的樑架結構,邊緣架設有欄杆。這類床榻當時可安設於書齋、亭榭或庭院內,或接待賓客或主人休憩,為當時生活起居或社交時的重要場合。五代時期的家具不追求花飾,樸實秀麗,仍保留唐代的遺風。這些文化的特點自然也是王懷慶會有興趣深入研究探索。

王懷慶的《房中房—韓熙載之床》作品,呼應他早年為明式太師椅為肖像的《大明風度》一作,文化傳承的載體在此縮影,具有造型美感的床榻,透過中國畫的平面化傾向,將家具抽離了原有的木質顏色,賦予為單一的「黑色」。放大的床榻不再是現實中的物件,結構幾乎盈滿整個空間,有壯大之勢,紅色背景有薰染的層次,既古雅又前衛,令人產生時空錯置之感。平面化、簡約化的黑色線條與色塊結構,此為中國文字圖像特有的抽象意涵。王懷慶筆下的墨色縱橫,交會出幽微的東方空間,亦接近法國抽象畫家蘇拉吉的形式美感。

相關資訊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羅芙奧台北2010春季拍賣會

2010/06/06 (日) 下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