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127 羅芙奧香港2008秋季拍卖会

羅芙奧香港2008秋季拍卖会

大批判系列-康宝汤罐

王广义 (中国, 1957)

2000

油彩 画布

200 x 175 cm

预估价格

TWD 12,300,000-18,450,000

HKD 3,000,000-4,500,000

USD 384,600-576,900

成交价格

TWD 7,695,652

HKD 1,770,000

USD 228,387


签名备注

签名画背:for Anthony and Wendy Wang Guang Yi 2000年 王广义

+ 概述

王广义作画以政治普普风(起于1990年代早期的艺术运动)为主,采用文革时期的影像或标志,展现对社会的讽刺与质疑。经过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自1977年中国开放之后,当代艺术大鸣大放,许多艺术家采用前卫风格表达他们的当代想法与个人风格。但是,政府并不接受这些艺术创作,认为过于强调个人而且质疑现代生活。1980年代期间,中国艺术界经历一番重整,艺术家联合起来加入民主抗争的行列。直到1989年情况有所转变,中国当局准许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第一届官方前卫艺术展,然而开幕当天却有一位装置艺术家当众开枪,展览立即腰斩。

枪击事件导致中国艺术界停下脚步,思考未来的方向。但是,1989年6月天安门事件爆发,接下来几年社会声音一片死寂。艺术界似乎意识到开放性问题或质疑过多,也可能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状况。1990年代早期,当代艺术复苏,之前作品内的满天怨气、愤怒与追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非常中国式的嘲讽与幽默。政治普普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王广义,他的创作以讽刺为题,而其他创作方向,例如玩世写实主义则以幽默为主。在许多方面,这种玩世不恭的嘲讽更能穿透东方人的思维,但是政府却无从反对他们使用那些社会中备受尊崇的图像。

"大批判系列"画作中,王广义结合文革时期社会主义艺术海报图像,和西方消费主义的图像象征。毛泽东主义中强壮、禁欲与理想主义的角色,包括军人、工人和农民,与西方消费主义的熟悉图像并列,更在西方主义的图像上清楚画上"NO"。将满腔热血的革命图像与巨量的消费主义符号放在一起,似乎充满矛盾,但是王广义却利用这些符号,传达出中国现在的挣扎,既要应付过往的问题,又希望勇往直前。画作似乎也表达出这两组符号其实都是危险的,但这只是粗浅的解读。有别于多数西方人,对许多中国人而言,包括王广义,文化革命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史实,回首文革,许多中国人对这段时期有种怀旧情感,尽管其中包含着恐惧,但也是一段既无工作也无学校的简单日子。这是一种地道的中国情愫,许多事情虽互相矛盾,却又是能够容忍的矛盾情况。正如王广义所说,他每天喝可口可乐,但是可口可乐也是他最常使用的符号之一。到底他是真心批评,或只是想激发我们发出疑问呢?他的作品实在充满象征意味。

表面上来说,王的风格可视为普普艺术,有普普艺术大师沃荷和李奇登斯坦的风格,将每天生活中的符号坦然以普普艺术风格传达出来。但是他的作品,自1990年代开始在中国所产生的革命影响,与普普画家在1960年代美国所产生的无异。传统中国艺术非常保守且深具传统色彩,伟大的艺术通常来自于模仿前人,因此,采用西方艺术家的画风本身就是一种反动与前卫大胆之举。王广义的画作有别于西方普普艺术家,他采用极具中国意味的复杂符号,既令人熟悉,却又代表全然不同的意义。

《大批判系列─康宝汤罐》以军人、工人和矿工这三个文革时期最为强烈的禁欲角色,也是毛泽东时期到处可见的政治宣传海报中,最为人熟悉的图像。他们前眺未来,但那是怎样的未来呢?是西方的消费主义吗?工人以强力反抗的姿势举起右臂,似乎在说:"No"。军人和矿工则微笑着看着未来,那是处处可见康宝罐装西红柿汤的世界,这正是王广义作品中时时可见的二分法。我们应该欢迎新世界的消费主义或是彻底拒绝呢?答案绝不简单,正如同历史事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矿工握着一支大笔,取代原先政治宣传海报中的枪枝。画作中再次蕴含如谜般的意义,是文字的力量大于蛮力吗?是否代表艺术家可以运用文笔带领我

们找到真理呢?

《大批判系列─康宝汤罐》画作中以汤罐的口味:"Tomato"(西红柿)字样,取代了"大批判系列"当中惯有的"No"。当然,"Tomato"声似"No",这样的文字游戏带给观众一种会心的玩味。最重要的是,工人的拳头正好打在"Tomato"字样的第一个字母上。西红柿对中国人来说只是一样水果,自然无法理解"西红柿汤"的意义。是否再一次传达出反对西方文化渗透呢?

"大批判系列"的所有画作都以模板印刷重复的数字覆盖。1950年代,毛泽东推行"大跃进",曾经考虑以数字代替姓名,并在许多地区试行,每一位工人的背上曾经因此缝上数字,堪称"去个人化"之最。同时,消费主义国家也大量使用数字:价格标示、银行帐户数字等。王广义似乎再一次发人深省地质问:"我们是否接受以数字为我们分类呢?"

王广义是1990年代新当代艺术发起时的主导人物,他带头率先采用西方风格,将之塑造成中国年轻艺术家表达疑问、忧虑、经验的作品。"大批判系列"将现代写实主义带进全新纪元,也成为中国后文革的一大特色。

相关资讯

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

羅芙奧香港2008秋季拍卖会

2008/12/01 (一) 上午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