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127 羅芙奧香港2008秋季拍賣會

羅芙奧香港2008秋季拍賣會

大批判系列-康寶湯罐

王廣義 (中國, 1957)

2000

油彩 畫布

200 x 175 cm

預估價格

TWD 12,300,000-18,450,000

HKD 3,000,000-4,500,000

USD 384,600-576,900

成交價格

TWD 7,695,652

HKD 1,770,000

USD 228,387


簽名備註

簽名畫背:for Anthony and Wendy Wang Guang Yi 2000年 王廣義

+ 概述

王廣義作畫以政治普普風(起於1990年代早期的藝術運動)為主,採用文革時期的影像或標誌,展現對社會的諷刺與質疑。經過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自1977年中國開放之後,當代藝術大鳴大放,許多藝術家採用前衛風格表達他們的當代想法與個人風格。但是,政府並不接受這些藝術創作,認為過於強調個人而且質疑現代生活。1980年代期間,中國藝術界經歷一番重整,藝術家聯合起來加入民主抗爭的行列。直到1989年情況有所轉變,中國當局准許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辦第一屆官方前衛藝術展,然而開幕當天卻有一位裝置藝術家當眾開槍,展覽立即腰斬。

槍擊事件導致中國藝術界停下腳步,思考未來的方向。但是,1989年6月天安門事件爆發,接下來幾年社會聲音一片死寂。藝術界似乎意識到開放性問題或質疑過多,也可能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狀況。1990年代早期,當代藝術復甦,之前作品內的滿天怨氣、憤怒與追尋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非常中國式的嘲諷與幽默。政治普普中最為著名的便是王廣義,他的創作以諷刺為題,而其他創作方向,例如玩世寫實主義則以幽默為主。在許多方面,這種玩世不恭的嘲諷更能穿透東方人的思維,但是政府卻無從反對他們使用那些社會中備受尊崇的圖像。

「大批判系列」畫作中,王廣義結合文革時期社會主義藝術海報圖像,和西方消費主義的圖像象徵。毛澤東主義中強壯、禁慾與理想主義的角色,包括軍人、工人和農民,與西方消費主義的熟悉圖像並列,更在西方主義的圖像上清楚畫上「NO」。將滿腔熱血的革命圖像與鉅量的消費主義符號放在一起,似乎充滿矛盾,但是王廣義卻利用這些符號,傳達出中國現在的掙扎,既要應付過往的問題,又希望勇往直前。畫作似乎也表達出這兩組符號其實都是危險的,但這只是粗淺的解讀。有別於多數西方人,對許多中國人而言,包括王廣義,文化革命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史實,回首文革,許多中國人對這段時期有種懷舊情感,儘管其中包含著恐懼,但也是一段既無工作也無學校的簡單日子。這是一種道地的中國情愫,許多事情雖互相矛盾,卻又是能夠容忍的矛盾情況。正如王廣義所說,他每天喝可口可樂,但是可口可樂也是他最常使用的符號之一。到底他是真心批評,或只是想激發我們發出疑問呢?他的作品實在充滿象徵意味。

表面上來說,王的風格可視為普普藝術,有普普藝術大師沃荷和李奇登斯坦的風格,將每天生活中的符號坦然以普普藝術風格傳達出來。但是他的作品,自1990年代開始在中國所產生的革命影響,與普普畫家在1960年代美國所產生的無異。傳統中國藝術非常保守且深具傳統色彩,偉大的藝術通常來自於模仿前人,因此,採用西方藝術家的畫風本身就是一種反動與前衛大膽之舉。王廣義的畫作有別於西方普普藝術家,他採用極具中國意味的複雜符號,既令人熟悉,卻又代表全然不同的意義。

《大批判系列─康寶湯罐》以軍人、工人和礦工這三個文革時期最為強烈的禁慾角色,也是毛澤東時期到處可見的政治宣傳海報中,最為人熟悉的圖像。他們前眺未來,但那是怎樣的未來呢?是西方的消費主義嗎?工人以強力反抗的姿勢舉起右臂,似乎在說:「No」。軍人和礦工則微笑著看著未來,那是處處可見康寶罐裝番茄湯的世界,這正是王廣義作品中時時可見的二分法。我們應該歡迎新世界的消費主義或是徹底拒絕呢?答案絕不簡單,正如同歷史事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礦工握著一支大筆,取代原先政治宣傳海報中的槍枝。畫作中再次蘊含如謎般的意義,是文字的力量大於蠻力嗎?是否代表藝術家可以運用文筆帶領我們找到真理呢?

《大批判系列─康寶湯罐》畫作中以湯罐的口味:「Tomato」(番茄)字樣,取代了「大批判系列」當中慣有的「No」。當然,「Tomato」聲似「No」,這樣的文字遊戲帶給觀眾一種會心的玩味。最重要的是,工人的拳頭正好打在「Tomato」字樣的第一個字母上。番茄對中國人來說只是一樣水果,自然無法理解「番茄湯」的意義。是否再一次傳達出反對西方文化滲透呢?

「大批判系列」的所有畫作都以模板印刷重複的數字覆蓋。1950年代,毛澤東推行「大躍進」,曾經考慮以數字代替姓名,並在許多地區試行,每一位工人的背上曾經因此縫上數字,堪稱「去個人化」之最。同時,消費主義國家也大量使用數字:價格標示、銀行帳戶數字等。王廣義似乎再一次發人深省地質問:「我們是否接受以數字為我們分類呢?」

王廣義是1990年代新當代藝術發起時的主導人物,他帶頭率先採用西方風格,將之塑造成中國年輕藝術家表達疑問、憂慮、經驗的作品。「大批判系列」將現代寫實主義帶進全新紀元,也成為中國後文革的一大特色。

相關資訊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羅芙奧香港2008秋季拍賣會

2008/12/01 (一) 上午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