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637 羅芙奧台北2023秋季拍賣會

羅芙奧台北2023秋季拍賣會

觀音大士像

溥心畬 (台灣, 1896 - 1963)

水墨 紙本 鏡框

78.5 x 26 cm

預估價格

TWD 750,000-1,200,000

HKD 183,000-293,000

USD 23,500-37,500

CNY 171,000-274,000

成交價格

TWD 840,000

HKD 208,437

USD 26,692

CNY 190,909


簽名備註

釋文:巍巍蓮座,蕩蕩潮音,感應靈巖,示見竹林,滿月金容,華嚴妙相,楊枝甘露,若時雨降,博施濟眾,至聖能仁,慈航孔邇,是渡迷津。道彌三界,化被十方, 受持不匱,祈奉心香。
款識:觀世音薩婆薩埵聖灒,溥儒敬書並題。
鈐印:省心齋(朱文)、舊王孫(朱文)、溥儒(白文)

來源
鴻展藝術中心,台北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 概述

溥儒(1896─1963)是二十世紀中國水墨畫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出身為清朝恭親王奕訢之孫,光緒二十二年生於北平恭王府,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後改字心畬,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溥儒自幼飽學,對於經學、古文、詩詞、書法及繪畫都有相當造詣,繪畫工山水、兼擅人物和花卉。他曾自述:「一生之學在於經學,餘事為詩,其次書法,畫再次耳。」憑藉著高潔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學涵養,溥儒在書畫藝術上有極高的成就,在近現代畫壇與張大千並譽「南張北溥」;又因其1949年移居台灣,任教於師範大學美術系,故亦與張大千、黃君璧並稱「渡海三家」。

身為一介舊王孫的溥心畬,較之他人有更多機會親炙清代宮廷與恭王府的書畫收藏,因此其創作往往由臨摹古代大師名跡入手。正如他在《自述》裡所言:「余居馬鞍山(27歲)始習畫。余性喜文藻,於治經之外,雖學作古文,而多喜駢儷之文,駢儷近畫,故又喜畫。當時家藏唐宋名畫,尚有數卷,日夕臨摹,兼習六法、十二忌及論畫之書,又喜遊山水,觀山川晦明變化之狀,以書法用筆為之,逐漸學步。」他早年學畫大抵出自「臨古自學」,一開始摹仿南宋馬遠和夏珪,再遍及元、明四家與歷朝名手,後來又融入自然寫生,並以書法入畫,乃至卓然成家。

溥心畬的繪畫創作,以山水主題占多數,藝術成就也最為耀眼。儘管他在人物畫上的技藝經常為山水之盛名所掩,但因其涵蓋觀音、鍾魁、道釋與神鬼志異等各種題材,而且風格廣涉歷代人物畫名家,所以成績亦相當可觀。如本幅《觀音大士像》即為溥心畬人物畫之代表作品。畫面中,慈悲為懷的觀音面相豐潤,柳眉細眼,嘴微露笑意,頭束高髻並覆頭巾,身披白色長袍,臉和身軀稍微朝左,右臂上舉,左手下垂持珠,倚坐於水中高突的岩石台座。觀音神態嫺靜平和,衣紋用筆爽勁流暢,風格典雅清逸,讓人望之而有一種安適神怡的感覺。在本幅畫面上方,還有溥心畬行書題寫菩薩聖贊,款署「溥儒敬書并題」。溥心畬一生中曾經畫過不少同主題的觀音像,如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的《蓮座觀音》,其構圖、風格與款題內容皆與本幅類似。

此外,溥心畬繪畫創作多以古畫為臨摹的對象,成為其參考的依據,本幅觀音像亦不例外。從畫風來看,本件的構圖、人物造型及筆墨皆與日本京都大德寺藏南宋牧谿《觀音圖》(插圖一)近似。牧谿此作乃繼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人物技法,並且加強山水在畫中所占的比重,其用筆雖然簡逸豪放,但全圖卻統合在氤氳的水墨氛圍之中,藉以烘托出觀音的慈和靜穆與崇高的精神性。經過溥心畬重新調整構圖佈局和人物坐姿,讓本幅觀音從牧谿畫中的正襟端坐,一變成為身軀斜倚石座上,神情輕鬆自若,藉此拉近與觀者的心靈距離。可以說,溥氏透過這種摹古與創新的過程,讓其筆下的觀音展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菩薩道,成為最貼近現代人生活的一位神祇。

觀音可謂溥心畬一生中最常描繪的宗教人物題材。由於他篤信佛家,虔誠禮敬,所以每次在畫觀音像之前,都要齋戒沐浴、焚香禮拜,然後恭謹為之。此外,畫觀音對溥心畬來說,也有特殊的紀念意義:1937年,當母親項太夫人逝世時,他痛不欲生,曾經在棺槨上敬寫五千多字的金剛經;此後,每逢母親忌日,他還會用自己的鮮血調和硃砂,恭繪觀音圖像或書寫心經,以祈薦冥福。因而其畫中的觀音,不僅代表個人的宗教信仰,也是對母親表達感恩孝思的一種精神寄託。

相關資訊

翰墨丹青—書畫及古文物專場

羅芙奧台北2023秋季拍賣會

2023/12/02 (六) 下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