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29 羅芙奧台北2006春季拍賣會

羅芙奧台北2006春季拍賣會

仕女彈阮圖

林風眠 (中國, 1900 - 1991)

1940

彩墨 紙本

70 x 65 cm

預估價格

TWD 2,300,000-3,200,000

USD 70,800-98,500

成交價格


簽名備註

簽名左下:林風眠
鈐印左下:林風瞑印

圖錄:


周衛明編,《藝苑掇英第七十二期:三槐堂藏現代書畫專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2004,彩色圖版,頁12

王驍,《散珍集成》(壹),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2005

來源:


畫家女兒林蒂娜舊藏
香港三槐堂收藏

+ 概述

〈仕女彈阮圖〉為林風眠女兒林蒂娜的收藏 ,林蒂娜是林風眠與第二任法籍妻子阿莉絲.瓦當( Alice Vattant )所生,1927年誕生於南京,為中法混血,容貌秀麗。林蒂娜一直隨林風眠夫婦生活,長達29年之久。1956年,林蒂娜與母親獲准離開上海,隨巴西籍夫婿定居巴西,後來又遷居歐洲。或許因為語言及生活習慣的不適應,林風眠並未隨妻女同行,選擇獨自留在上海。1956年與妻女分別,他歷經時代的悲劇,再次重逢竟然是22個年後。寓居上海期間,林風眠鮮少外出,幾乎埋首在家創作。客廳顯眼處掛著一幅學生為女兒20歲時所繪的肖像。有一次林風眠在畫像前留影,照片的背後寫上李叔同的詩句「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寄給遠在巴西的林蒂娜,字裡行間盡是無奈的離愁。而1956年林蒂娜離開時帶走一批父親的創作,此畫即為其中一幅。

據了解,林風眠筆下嫻雅端莊的仕女,不少是出自女兒的身影。而〈仕女彈阮圖〉畫中女子纖細娟麗,正是林蒂娜的模樣。年輕少女著時裝打扮,墨色勾勒輕盈體態,手鐲、背景敷以淡彩,表現教養良好的現代仕女形象。在後期林風眠的仕女畫幾乎多作傳統裝束,已經見不到時裝仕女造型。根據美術史學家郎紹君的分析,1940年代末之後出現的靜物畫和現代仕女畫、裸女畫,乃是「反映了林風眠回到杭州後生活情趣和藝術追求的微妙變化。藝術界在抗戰環境中出現的文化民族主義情緒,到這時期明顯減弱,期盼民主、個性和更多引入西方文化的呼聲重新高漲起來。靜物畫和現代仕女畫反應了畫家由較多關注水墨和傳統,向更多關注色彩和現代轉移,這轉移與畫家重新回到學校,和整個時代環境的變遷是十分一致的。」(參閱郎紹君,《中國名畫家全集9:林風眠》,藝術家出版社,台北,2004年3月,頁92-93)

〈仕女彈阮圖〉的畫中女子雖然穿著洋裝,其修眉、杏眼、櫻桃口等五官的表現卻是屬於中國古典文學中美人的範例。「阮」是中國傳統樂器,在中國傳統繪畫裡有仕女彈阮圖像的記錄,最早源自敦煌石窟唐代壁畫的樂伎彈唱。抗日戰爭退居重慶期間,林風眠自然看過極為轟動的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1950年代初他自己也一度嘗試臨摹過敦煌壁畫。其實,林風眠無意於追求、遵循中國繪畫的軌跡,之所以採取彈唱的題材,當成創作新藝術的研究題材,乃是期望借助它們畫出比馬蒂斯更新穎的一種繪畫。他保留中國書畫勾描的技法、傳統仕女的開臉造型,不過在主角的神態、線性的畫面構成、裝飾性背景的運用上,則加入西方現代藝術的元素,形成林風眠格體的人物畫像。

〈仕女彈阮圖〉這類現代時裝仕女畫的創作期間不長,作品數量亦極為稀有,後來1950年代林風眠轉為投入戲劇人物的探索,仕女人物改採古典的裝束,風格一直持續到晚年。而現代仕女畫的風格可謂一個過渡階段,從傳統水墨轉往西方色彩的探索,它不僅奠定了藝術家後期華麗人物畫的發展雛形,也證驗了到中西繪畫融合的可能性。

相關資訊

20與21世紀華人藝術

羅芙奧台北2006春季拍賣會

2006/06/04 (日) 上午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