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24 羅芙奧台北2005春季拍賣會

羅芙奧台北2005春季拍賣會

鯉魚

廖繼春 (台灣, 1902 - 1976)

1948

油彩 畫布

80 x 100 cm

預估價格

TWD 14,500,000-18,500,000

USD 467,700-596,800

成交價格

TWD 14,210,000

USD 459,128


簽名備註

簽名左下:繼春

圖錄:


《廖繼春畫集》,國泰美術館,台北,1981年3月出版,彩色圖版,頁19

林惺嶽,《台灣美術全集4:廖繼春》,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2年7月出版,彩色圖版,頁50

李欽賢,《色彩·和諧·廖繼春》,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7年11月出版,彩色圖版,編號6-5,頁77

附陳景容開立之原作保證書

+ 概述

廖繼春是台灣前輩藝術家倍受讚譽的一位,他潛心於繪藝,作育英才無數,觀念最為先進創新。1924年廖繼春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在同窗好友陳澄波的激勵之下,1928、1931年分別榮獲入選日本第九回與第十二回的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早期描寫南國熱帶風光的圖畫,已融入了印象派與野獸派的風格,大膽的色調支配著他的畫面。此後,「色彩」儼然成為廖繼春畢生的最大特色。

1930、1940年代廖繼春已累積了可觀的繪畫經歷,創作成就斐然。由於要參加每年的「帝展」、「府展」、「台展」及「台陽展」等 ,作畫益加謹慎認真 ,因此作品的數量反而稀少。1947年廖繼春的知己陳澄波和長輩在二二八事變中犧牲,造成他內心極大的衝擊。這段哀痛逾恆的期間,根據畫家家人的描述,他不眠不食,連平日不離手的畫筆也有一段時間不再碰觸。

藝評家林惺嶽對於此時的創作有如是的描寫:「在僅圖溫飽的淒涼水平上,又遭到知己的良友與長輩的猝然逝去,使善良而敏感的廖繼春,陷入悲傷的低潮,在這個黯淡的時期,他的寫生空間也告收縮。畫面不再展現野外曠蕩的視野,而是室內及家居庭園的幽幽場景,從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五三年之間所留下的作品或圖片資料──〈百合花〉、〈鯉魚〉、〈荷花〉、〈窗外〉、〈火災〉、〈窗邊女孩〉、〈姊弟〉、〈二個女孩〉、〈室內〉、〈安平風景〉、〈少婦〉、〈裸女〉等等可以看出廖繼春一生最蟄伏時期的創作徵象。」(林惺嶽,〈跨越時代鴻溝的彩虹—論廖繼春的生涯及藝術〉,《台灣美術全集四!廖繼春》,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2,頁25)

1940-50年代開始 ,廖繼春進入有獨特風格的野獸派畫風,戰爭結束後,新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帶來變化,西潮思想衝擊著新的世代,舊有的傳統及權威開始鬆動。藝術家們籌組畫會、舉辦展覽,在畫壇面臨新舊衝突之際,廖繼春的繪畫也醞釀新的轉折,以色彩為主導,漸漸加入抽象的元素。因此,這段沈澱期的創作益發洗鍊沈穩。

《鯉魚》一作完成於1948年 ,採取較暗的色調 ,表現荷葉倒影間鯉魚遨遊的情景。這幅畫作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的《荷花》(又稱《蓮花》)為同一年作品,《荷花》描寫波光粼粼裡荷花、荷葉的姿態,而《鯉魚》的畫面裡,花葉退為配角,富有動感的鯉魚成為主要描寫的對象。在兩幅作品中,《鯉魚》的尺幅較大,一直被懸掛在畫家的畫室內,與第十二回帝展的《有椰子樹的風景》相鄰。可見得,這幅畫在藝術家的心裡具有相當的份量。

廖繼春的學生、知名畫家陳景容對於作品《鯉魚》有深刻的印象,他曾經寫道:「民國四十一年,我考上師大之後,到老師當時所住的雲和街畫室參觀時,在牆壁上便掛了這幅畫鯉魚的作品。當時覺得在老師明亮色彩的作品中,這幅畫的色調顯得較為陰暗,可是卻有一股引人的魅力。後來仔細一想,這陰暗的池水,是為岸上柳樹的倒影,畫面上端有一道水光的反映。在池水中,有十來條鯉魚悠閒地浮游著。為了襯托鯉魚的紅色,便利用了池水中的樹影,有些在深處的鯉魚只淡淡地畫上一筆,更能顯出魚在水深處的感覺;在畫面上,魚群形成一種S型,顯得十分生動,而水上幾片荷葉又顯得如此之靜。左下端有一朵半開的荷花。」(參閱《廖繼春畫集》,國泰美術館,台北1981年3月,頁191)

根據陳景容的回憶 ,「...雲和街的畫室非常小 ,大約八個榻榻米大的日式房子,正面掛著入選帝展的《三棵椰子樹》(即《有椰子樹的風景》),左側的牆壁就掛著這幅《鯉魚》。我至今仍十分喜歡這兩幅作品,老師也一直掛在那裡,直到搬到和平東路的新家...。」

藝術家珍藏《鯉魚》十多年,後來被國泰美術館的蔡辰南先生購藏,並收錄在國泰美術館出版的《廖繼春畫集》裡。前台灣省教育廳副廳長賴順生及夫人一度擁有此畫,曾邀請陳景容看畫,並為這幅畫寫了上述的鑑賞短文。

相關資訊

20世紀華人藝術

羅芙奧台北2005春季拍賣會

2005/06/05 (日) 上午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