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價格
TWD 8,800,000-10,000,000
USD 255,100-289,900
成交價格
TWD 9,660,000
USD 286,078
簽名備註
展覽:
「陳澄波百年紀念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展期1994年8月6日至10月31日
圖錄:
顏娟英,《台灣美術全集第1卷:陳澄波》,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2年2月28日,彩色圖版,頁102;黑白圖版,頁235
《陳澄波百年紀念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1994年8月,彩色圖版,頁62
林育淳,《油彩、熱情、陳澄波》,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8年 5月,彩色圖版,頁134
《台灣前輩畫家的藏寶圖(參)》,尊彩藝術中心,台北,2000年12月,彩色圖版,頁15
+ 概述
帝展入選台灣西畫家第一人
陳澄波是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的台灣西畫家,他以家鄉的風景圖畫,贏得當時日本、台灣兩地美術界最高榮譽象徵的肯定。自此,陳澄波專心致力於風景寫生,樸實而富有拙趣的繪畫風格,成為早期台灣美術史上首屈一指的西畫家之一,他是《台灣美術全集》第一位介紹的畫家,也是去年公共電視《台灣百年人物誌》的三十一位影響人物中唯一的畫家。陳澄波,生於前清,台灣割讓日本的同一年(1895年),在他的觀念裡,以秀才父親為榮,對中國文人傳統有孺慕之情,對中國、台灣、日本的不同文化,予以包容、接納,由於個性熱情、開朗,使得他的繪畫洋溢著歡喜。
他的美術養成起步算是相當晚的,然而在學習西洋美術之前,陳澄波已有漢學與書法的薰陶。1913年,他開始接受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Kinichiro Ishikawa,1871-1945)的指導,對西洋美術獲得初步的認識,當時他已經19歲,而且30歲時突破生活的艱難,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因此,也促使他努力不懈,一心希望能在繪畫上能有一番作為,四度獲選競爭激烈的「帝展」。
目前文獻上所載陳澄波最早的作品為1924年,根據顏娟英女士在〈勇者的畫像──陳澄波〉一文,我們將他的一生繪畫創作大致分為三大階段:
「東京時期」(1924-1929)、「上海時期」(1929-1933)以及「回歸鄉土時期」(1933-1947)。
第一個階段「東京時期」,陳澄波遵循學院式訓練,也追求自我的探索,受到後印象派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影響,畫風傾向於野獸派的熱情奔放;第二個階段「上海時期」,他擔任藝術學校的西畫教師,為中國水墨大家所折服,此時以中西合璧的方式探索繪畫,融入元代書畫家倪雲林(Ni Yun-lin,1306-1374)的線條動能,以及清代八大山人(Chu Ta, 1624/1626-1705)的皴法擦筆技藝,意境上追求中國的東方情趣,更恣意發展其「反透視」的構圖觀,然而加上南方熱帶人的開朗明快,而形成其怪異有趣、樸拙獨特的繪畫風格;1933年回到台灣之後發展出的「回歸鄉土時期」,陳澄波訪察台灣各地風土民情,完成淡水、嘉義等地的風景寫生,為藝術家的繪畫生命再創巔峰。
林育淳女士為雄獅圖書出版的《油彩·熱情──陳澄波》一書中,指出1930年代是「陳澄波個人繪畫創作的高峰,也是整個台灣美術蓬勃發展的時期」。她認為因為陳澄波的個性熱情、進取,他能夠不斷地突破各種有形、無形的阻礙,堅持自我理想的實踐。而陳澄波不但是日本在台灣殖民地推展西洋繪畫教育以來,第一位入選最具權威的「帝國美術展覽會」的台灣畫家,也是1930年代到中國大陸交流有所成就的台灣畫家,除此之外,他最為人稱道的即是永不放棄、不妥協的浪漫情懷,全心全意所挖掘出的台灣風土特色。
淡水河
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陳澄波直接前往上海,期待能為自己的藝術研究開創一條新的道路。後來他將家人接到上海,一同渡過兩年愉快的時光。無意1932年上海爆發「一二八事變」,陳澄波留學日本的背景對他十分不利,因此他只得將寓居上海的妻兒送返台灣,自己則仍繼續留在上海,等待機會。但是隨著情勢緊張,戰事眼見即將到來,他也只好離開上海,1933年6月回到台灣。
返台之後,他無緣進入美術學校擔任教職,在妻子與友人的支持下,專心繪事,當一名專業的畫家。30歲前往日本,39歲返回台灣,陳澄波有近十年的時間留學海外,期間雖然偶而回鄉,但停留時間不長,他對於台灣各地的風景非常感興趣,除了故鄉嘉義之外,淡水河畔是陳澄波為繪畫留下最多足跡的地方。1930年代中期的「淡水河」主題極富敘事性與劇場感的風格,在1990年代中期的台灣拍賣市場最受到收藏家的矚目。陳澄波目前發現最早以「淡水河域」為主題的畫作,應該就是本次拍賣中的《台北橋·淡水河》作品了。
這幅《台北橋·淡水河》在過去的文獻資料裡,如藝術家雜誌社的《台灣美術全集I:陳澄波》以及雄獅圖書出版社的《油彩·熱情·陳澄波》等,都以《基隆河》命名之,其實是錯誤的,尊彩藝術中心在2000年所出版的《台灣前輩畫家的藏寶圖:參》中提出新的見解,並更改其名為《台北橋·淡水河》,畫冊中提及:「這幅原為基隆河的作品,畫面是早期台灣河堤風光,一座花樑鐵橋,是台灣河運史上最近代化的標記,右岸的民房明顯地看出被一道提防擋著。若以一九三○年代的基隆河風景,似乎沒有任何這麼多橋孔的鐵橋,僅有一座是八堵到暖暖的鐵道橋,也沒有那麼長,而且,一九二七年已另建一座公路拱形跨橋與之平行。根據推斷,這幅畫應屬台北橋的寫生無疑。因此才有提防與帆船,左岸是淡水河上的浮州,要不然的話,淡水可相當寬闊,當時的台北橋有七座跨樑,圖中僅畫到第五座。陳澄波筆下的這幅畫,反而更能印證台北橋頭的繁榮景象。」
鐵橋夕照──台北八景之一
根據台灣早期文史資料記載,清朝淡水河的河運順暢,可供舟楫航行,可上溯至當時貨物集散之地新莊。嘉慶末年因淡水河上游淤淺,航道不定,河運終點退縮至艋舺,自台北橋以上的淡水河上游僅能供小船往返其間。
清光緒15年(1893年)劉銘傳開闢北起基隆、南到新竹的台灣第一條鐵路,在大稻埕到三重埔之間的淡水河上,築一木橋,火車駛經今日三重市的重新路,往新莊、龜山到桃園。由於木橋經常因暴風雨流失,兩岸居民的交通多仰賴渡船。1918年遭逢颱風侵襲,木橋被洪水沖損,日本人乃將鐵路改經艋舺、板橋往桃園(即現在西部鐵路幹線的路線),並且將三重埔鐵道基闢建為南北縱貫公路。1925年日本人將淡水河的木橋改建為鐵橋,中央為車道,兩邊為步行道,並命名「台北橋」。該鐵橋亦因其造型特殊,為當時最具現代感的橋樑,而成為當時台北「八景之一」的「鐵橋夕照」。
宏偉的台北橋當年曾是台北的地標,1925年、1927年前輩畫家陳植棋、李石樵將它入畫,他們兩人採用的角度大致是和當時流行的風景明信片一致,自大橋的北際以斜角度往西南看,背景是左岸務農維生的三重埔民街。而陳澄波剛從上海回國,畫過上海外灘與杭州西湖美景,自然不會錯過淡水河上這處迷人的名勝。不過,他採用的是不同於前面兩位畫家的角度,他從南邊眺望北方的大橋、山脈、河堤、沙洲以及右岸大稻埕上華美的西式建築屋頂,冉冉升起雲霧的煙囪。
廖新田先生在東海大學舉行的文化學會2002年會中,曾經對三位前輩畫家描繪台北橋的圖畫提出見解,他認為陳植棋與李石樵畫中的「強烈斜角幾何造型傳達一種高度的現代感」、「其語彙是現代性的、科學的,帶有一種冷酷的美感。」而對於陳澄波的《基隆河》(即本次拍品《台北橋·淡水河》),他則認為有不同的視覺意義:「相較於陳、李的突兀表達鐵橋的存在,陳澄波的《基隆河》(1933)則將鐵橋融入景物中。蜿蜒的河流朝著遠方的鐵橋流去,而此時橋與山和諧地成為畫面的背景。甚至鐵橋扮演畫龍點睛,讓畫面產生新意的重要因素。將鐵橋與山並列為風景畫的背景,甚至成為觀者與代表自然山脈的視覺中繼站,是現代化過程的的視覺新語彙。 」
陳澄波的《台北橋·淡水河》以「台北橋」美景當作繪畫題材,無疑地是他個人一生中難得的嘗試。在國人熟知的前輩畫家筆下的觀音山、淡水夕照等重要的人文景觀之外,《台北橋·淡水河》為我們見證了1930年代初期台北在農漁工商產業消長的過程,無論就社會文史意義,或在藝術性上都有饒富意義的貢獻。陳澄波自幼失怙,失去親人的關愛,也使得陳澄波渴望與人親近,長期以往他的風景繪畫中,人物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即使在遼闊的風景圖畫裡,總會點綴幾個人物,讓圖畫充滿溫情。在此幅作品裡,挑擔的農民、捕魚的漁夫輕快地在畫面中串場,我們同樣看出藝術家向來喜愛的敘事風格,使整幅畫作豐富有趣!石川欽一郎曾在1928年的文章中描述淡水河以及台北橋的情境:「台北街道的人聲雜沓,止於淡水河畔。護岸的築堤,阻隔了人間萬事。堤外是一望悠悠的自然,彷彿從護岸踏出一步的話,就可能變成完全不同世界的人。然而,將目光遠望向河的下游,看見有如長蛇般橫跨的台北橋時,還是有被拉回到人世間的感覺,這是因為橋的形狀特別顯目。幻覺消失了,而現實再度從腦海中湧現。」
如今,有著七個花樑的舊台北橋已不復存在,現在的台北大橋是1997年改建的水泥鋼骨結構,橋下已不見捕魚的船隻;「台北八景」早已隨著其他城市新地標的出現而物換星移。上一世紀淡水河的變遷,隨著象徵溝通與疆界的橋樑而不斷演進。今日台北橋下的淡水河,能否重現陳澄波畫中的舟楫往返?去年夏天,台北市啟動大稻埕到關渡的「藍色公路」之旅,懷舊人士現在可以登上遊艇,穿梭於淡水河上,欣賞沿河風光,或許將能賦予文明之河一個新的生命吧!
參考書目:
顏娟英,《台灣美術全集I:陳澄波》,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2年2月28日出版,頁21-48。
林育淳,《油彩·熱情·陳澄波》,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8年5月出版。
《台灣前輩畫家的藏寶圖:參》,尊彩國際藝術有限公司,台北,2000年,頁14-15。
廖新田,〈從自然的台灣到文化的台灣:日據時代台灣風景圖像的文化表徵探釋〉,《文化研究月報》,第22期,2002年12月15日
20世紀華人藝術
羅芙奧台北2003秋季拍賣會
2003/10/05 (日) 上午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