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價格
TWD 75,000,000-95,000,000
HKD 19,481,000-24,675,000
USD 2,525,300-3,198,700
成交價格
TWD 75,360,000
HKD 19,523,316
USD 2,519,559
簽名備註
簽名畫背:ZAO Wou-ki 97 x 195 19-févrie 2005
來源:
瑪博洛畫廊,紐約
展覽:
「第三十七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蘇黎世瑪博洛畫廊,巴塞爾,展期自2006年6月14日至18日
圖錄:
荷西‧佛瑞奇,《趙無極:作品、著述、訪談》,巴黎,阿贊出版社,2007,圖版,頁134(法文版)
荷西‧佛瑞奇,《趙無極:作品、著述、訪談》,巴黎,波利格拉法出版社,2007,圖版,頁134(英文版)
荷西‧佛瑞奇,《趙無極:作品、著述、訪談》,巴黎,波利格拉法出版社,2007,圖版,頁134(西班牙文版)
作品將收錄於籌備中之編年目錄
附藝術家之妻梵思娃.馬凱開立之原作保證書
+ 概述
趙無極的繪畫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是法蘭西學院美術學院院士,法國政府賦予藝術家最高榮譽的肯定,重要博物館都有典藏他的創作。探討現代東西方的抽象藝術史,無法不提他的名字。他在國際藝壇的成功,帶領中國後起藝術家對抽象畫的追尋,足以被譽為抒情抽象的先行者。法國《世界報》的藝評家菲利普.塔尚(Philippe Dagen)曾以「漂浪者」(a vagabond)形容其人其畫,點明了這位中國畫家在西方畫壇的奮鬥歷程。
旅居法國的趙無極一開始的繪畫是屬於西方的,漸漸地向歸中國,早期畫面的構成緊密,後期作品則較為空靈。他過去認為,畫滿是容易的,畫空則要困難許多。而一生幾乎奉獻給藝術,趙無極對於媒材的運用熟練,已能隨心所欲,達到「反虛入渾」、「氣韻生動」的境界。在追求太虛畫境的漫長過程裡,他早已簡化了畫面上的中法文簽名,將空間留給色彩與構成,筆隨心意遊走,或疾或徐,舒緩自在,無處不顯繪畫大師的瀟灑氣度。
1980年代以後,趙無極的繪畫風格有顯著的變化,增添溫潤逸秀的特質,例如1985年的知名油畫鉅作《4.4.85》與1986年的《向馬蒂斯致敬》,融入更多中國水墨畫的意境,呈現藝術家恢弘寬闊的氣度。隨著時間的歷練與心境的轉移,1990年代後油彩愈用來愈稀薄,色彩高妙、輕盈,具滲透性,藝術家此時追求空靈悠遠的繪畫心靈空間。
千禧年過後,趙無極依舊創作大尺幅的畫作,甚至是雙聯幅或三聯幅的巨製,作品彩度較高。2004年加拿大蒙貝里耶的法布爾美術館舉辦名為「致敬」的趙無極專題展覽,展出多幅大尺寸或聯作油畫向藝術前輩、故舊友好或愛情致意,件件膾炙人口。其中不少創作都完成於千禧年後,最受到關注的兩件三聯作:《向李歐佩樂致敬23.10.2003》及《向梵思娃致敬23.10.2003》。此後,趙無極仍繼續創作大尺幅的畫作,例如2005年的《向塞尚致敬06.11.2005》雙聯幅作品,以及2006年完成的《向尚.雷馬利致敬15.04.2006》單幅大畫等。儘管年歲已高,風格依舊老辣自信,用筆甚至更為大膽奔放。
趙無極年屆八十時曾經說過:「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還能拿畫筆、塗顏料,我就一無所懼,我只希望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手上的畫,要比上一幅更大膽、更自由。」只要還能創作,畫家就能放手大開大闔,盡情地去畫。
藝術評論家丹尼爾.阿巴迪(Daniel Abadie),曾任法國現代美術館策展人及網球場國家畫廊前館長,他認為多數人僅關注藝術家的早年創作,咸認後期作品多為重複舊作。阿巴迪以畢卡索為例批評此類觀點之謬誤。據了解,1970年畢卡索後期作品在法國亞威農展出時,被當時知識份子譏為老態龍鍾之作。然而它們啟發了1980年代初期新表現主義,成為前衛藝術的先行者。數十年過去後,畢卡索的晚期畫作如今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圖像之一。
阿巴迪如此評述趙無極千禧年後的創作,他說道:「近幾年,或許是他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什麼,他採取華麗冒險,以最意想不到的解決方式完成一幅畫。甚至構圖上有時也是意想不到的。當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是當他辦到時,結果往往非常強而有力。在他的生命後期,自由已經成為一種推動力。這種慾望將他拉回競賽位置,要去冒險,儘管每件事情他都已經達成了。趙無極近期作品迷人之處,在於他在畫過去從未畫過的,他知道如何畫,然而他仍持續重新創造繪畫。」
作品《19.02.2005》為趙無極完成於2005年的橫幅形制大畫,色彩以藍、紫、褐、紅、澄等淺色調為主,洋溢華麗的愉悅感。一如趙無極其他的晚期作品,《19.02.2005》融入藝術家充沛的情感與溫柔的沉思,令人聯想起他於2003年獻給妻子的《向梵思娃致敬23.10.2003》。而作品《19.02.2005》描繪更多的輕柔若有似無纖維性線條,以及書畫常見的皴法斑痕,它與1960年代反覆出現的激烈敏感的情緒不同,所欲表達的內涵增添了溫情與靈逸,緩緩召喚著青春年歲對大自然的記憶懷想。
1958年以後趙無極不再為抽象畫標上畫作題目,除了少數的「致敬」系列作品,幾乎都以完成日期當作畫題。不過,千禧年後趙無極不再堅持,他不再擔心畫題會侷限觀者去欣賞抽象畫,2004年開始回歸到1954年捨棄的具象繪畫,偶而為某些作品標示題目:例如《紅楓樹》(Erabe rouge)、《風景─山的故事》(Paysage - Histoire sur montagnes)、《蘭花》(Orchidée),一直到《漢代寺廟》(Le Temple des Hans),符號象徵愈來愈明顯,甚至接近完全的具象。
作品《19.02.2005》儘管仍以日期為題,符號的提示較以往的作品更具體而微,豐富的抽象結構,宛如描繪花朵盛放的一座自然的大花園,明麗的色彩展現春天般的活潑氣息。趙無極向來擅長表現富麗的色彩變化與詩意抒情的光輝,融合中西藝術的精髓,成就出趙無極個人風格強烈的抽象表現繪畫。在此作品中,藝術家運用開闊華麗巨大的格局,飛舞奔放的線條,勾勒出悠揚的自然樂音律動。生命美好的感悟在此盡情展現,滿懷至情至性的情感,大膽又有自信地揮灑出無限的想像空間。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羅芙奧台北2012春季拍賣會
2012/06/03 (日) 下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