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118 羅芙奧台北2006秋季拍卖会

羅芙奧台北2006秋季拍卖会

大批判-吉列

王广义 (中国, 1957)

2004

油彩 画布

150 x 120 cm

预估价格

TWD 5,200,000-7,000,000

HKD 1,239,000-1,667,000

USD 159,100-214,100

成交价格

TWD 6,034,000

HKD 1,459,956

USD 186,696


签名备注

签名画背:2004年 Wang Guangyi 王广义

展览:


「明日,不回眸──中国当代艺术」,关渡美术馆,台北,展期自2005年4月29日至5月29日

图录:


《明日,不回眸──中国当代艺术》,关渡美术馆,台北,2005,彩色图版,页42

+ 概述

80年代更多的人在向外界、向历史、向乡土寻求思想和情感资源时,王广义也曾是标准的文化乌托邦主义者,他早期的作品一直在制造一种秩序、冷峻、简练的风格。但他自己却说:"那时一直有一个很困扰的问题,就是别人说我的作品好,而我自己为什么不激动?"后来他试探着捡回了一些熟悉的、曾被抛弃的手法,1988年他画了三幅毛泽东像,这让他在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上大出了风头,也是他以后作品的真正起点。他发现,从一手经验出发的创作,才给人自信,做出来的东西也完全不一样。1993年,他以"大批判"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时,已经完全不再做风格上的努力,而是直接用拼贴的手法制造图像。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学术地位无可争议。面对"文革"大批判文化向新消费主义文化的转变,艺术家所作出的独具特色的阐释,充满了智慧、幽默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他对波普艺术图像风格的个人化阐释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风格和符号,也可以说,"大批判"形象已成为王广义艺术的世界符号。

在"大批判"系列里,王广义引用了一种已经失效的斗争姿势来重新阐释消费文化现实,构成一种虚拟的、不真实的批判。世界名牌在这里都改变了其本来的特征、属性,也改变了与现实的关系,而被消费文化浸染与政治扯上了。这些画面常常引起人的矛盾情绪,面对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和商业化海报的强烈视觉冲击,政治成为艺术家最先想到的调侃对象,在彼此消解的结构下表达了艺术家鲜明的个人态度。

相关资讯

20与21世纪华人艺术

羅芙奧台北2006秋季拍卖会

2006/12/03 (日) 上午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