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价格
TWD 估价待询
HKD 估价待询
USD 估价待询
成交价格
TWD 125,760,000
HKD 33,536,000
USD 4,327,598
签名备注
题识画背:Janvier – Février 1952
罗伦斯.A.达安收藏,阿姆斯特丹
私人收藏,台北
德萨画廊,香港
私人收藏,亚洲
展览:
「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上海博物馆,上海,1998
「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中国美术馆,北京,1998(马歇索策展)
「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广东美术馆,广州,1999(马歇索策展)
「赵无极回顾展」,法国网球场国家画廊,巴黎,展期:2003年10月至11月
「赵无极」,石桥美术馆,东京,展期自2004年10月16日至2005年1月16日
图录:
《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1998,彩色图版,页108–109
《赵无极》,网球场国家画廊,巴黎,2003,彩色图版,页70(另一画题为《红色土地与黄色海洋》)
《赵无极》,石桥美术馆,东京,2003,彩色图版,页205
《赵无极》,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台北,2005,彩色图版,页32(画题为《迷海》)
《赵无极》,耿画廊,台北,2010,彩色图版,页26–27(画题为《迷海》)
附艺术家亲笔签名之原作保证书
+ 概述
此幅拍品是赵无极早期稀有的红色油画,尺幅开阔、气象清新,为市场上不可多得的杰作。法国艺评家马歇索(Daniel Marchesseau)在1998–1999年间策画了赵无极在中国的巡回大展「赵无极绘画六十回顾展」,此幅油画被选为展品之一。当时的展览目录上刊印有着法文画题La mer perdue,中文译作「失去的大海」。五年后,策展人阿巴迪(Daniel Abadie)在巴黎的网球场国家画廊(Galerie Nationale du Jeu de Paume, Paris)策画的赵无极回顾大展,同样也选择此画作参展,展览目录的图说写着La Mer perdue ou La Terre rouge et la Mer jaune两个画题,意指「消失的大海」或「红色土地与黄色海洋」,诗情画意之暗示,给人浮想联翩。
海洋或土地是宇宙的空间,里面孕育自然万物。在诗人或画家的眼中,前者有辽阔、神秘、不安、包容、承载等意象;后者则有故乡、亲近、安定、树草、山石等象征。海洋与土地,互为虚实、阴阳的依存关系。而赵无极的绘画擅长使用中国式的思惟透视,结合西方圣洁宁静的光感,完成看似虚空其实丰盈的写意图画。宇宙的生成,虚与实的相连,也是人类生活空间里的不同层面。虚实的议题,在抽象画里至关重要,呼应了中国水墨画上意境的创造。而此为赵无极绘画里终极关怀的课题,他一生致力于创造油彩的「虚实相生的空间感」,创造想象无穷的妙境,并赋予其平衡和谐的美感,为人类留下美好的艺术瑰宝。
对于赵无极而言,海的意象应该还有远行、离乡,那是一种淡淡的哀愁,不太愿意去追想的复杂情感与记忆。1950年代初期,大海、帆船的形象多次曾出现在他的具象绘画之中,与其说是他的欧游经历,不如说是他的内心情感的投射。
1948年初春,赵无极历经过36天的漫长海上旅程,才抵达法国的马赛港。曾经是对水、对海洋恐惧的中国艺术家,为着远大的理想,渡过重洋到遥远的他国去,必然是鼓足了勇气、克服心中的畏惧。后来,赵无极在他的自传里写出这段经历:「对这趟旅行,我的印象是单调沉默,风景每天一样。我对海从没有很大的兴趣,甚至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觉得『海』是外国人侵略中国的同义字,必须全力抵抗,对西方诗人歌颂的『无限』的观念,我也不起共鸣,我爱平静的湖面,带几许神秘,制造出无穷的色彩变化。」
赵无极1921出生于北京的书香世家,家境宽裕,后来迁居南通、上海。在家学渊源的耳濡目染,起了作画的欲望。十四岁在家人支持下进入以最现代化美术教学闻名的杭州艺专学习,接受林风眠、吴大羽与潘天寿等教授的指导,既学西画,也学国画。在学期间,他藉由明信片与美术期刊上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莫迪里亚尼等人的画片,饥渴地吸收新知,模仿大师们的风格,然而他想要探究真正的绘画,一路循着西方现代艺术的轨迹,来到艺术之都巴黎。
初抵巴黎的下午,赵无极便急切地赶往罗浮宫饱览名画,呈现他眼前的是有别于中国画的另一种绘画,内心惊奇不已。然而他渐渐地发现,中画、西画的距离其实不远,只是观看的方式不同。往后的一年多时光,大多在美术馆或展览中度过,他在作画之前,想先了解别人的画,了解别人的意图。而后结交多位当代艺术家、诗人或评论家,熟悉巴黎的艺术圈,找到以画维生的机会,欧洲自由的风气是他能够安适地寻求发展,他选择到西班牙和意大利旅行,藉由旅行见闻开启新的视野。
自古中国文人喜爱游历名川大山,以自然为师,从性灵出发,「置丘壑于胸中」,成就文人画的典范。赵无极偏爱南方的山水,他认为意大利山城托斯卡尼景致优美,有如秀丽的中国江南。而南欧的古典建筑、教堂壁画,则启发了他构思绘画里的空间布局。他开始创作采取线描与简笔图标,将形象符号化与抽象化,以定点或散点透视塑造多重的空间感。他观察笔记旅途所见所闻,书法性的线条细细描绘,挥洒的色彩辉映着古城特有的神秘色调。
1951年在瑞士的美术馆第一次见到克利(Paul Klee)的画,完全着迷于画中自由轻盈的诗意,小巧的画面因空间营造而显得辽阔无比,多重空间的小小符号,创造出另一个世界。克利的艺术有东方文化的影响,而赵无极在克利的启发下,为自己找到另一条路的快捷方式。后来的两年间,他画了许多以静物、花卉、船只、风景、动物等元素的小幅绘画,研究它们的组合与布局,营造一种诗意的空间,因为是受到克利的影响,这段短暂的过渡被称之为「克利时期」。
无疑地,本次的拍品《失去的大海》是赵无极「克利时期」难得一见的大幅创作。以多点透视的东方绘画空间与细腻笔触,西方古典优雅的色彩光辉,构筑一个宛如海市蜃楼般的绮丽世界,分不清是大海或是大地,予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观者随着画家的指引,彷佛也赏游其间,从左方连绵的山峦树林,接着的空间似云雾似海洋的,右方帆船点点像是忙碌的港湾,前景有人与动物的追逐、舞蹈,也如狩猎、丰收庆典般的喧闹场景。对于赵无极1950年代初期的风格,艺术评论家马歇索(Daniel Marchesseau)的看法是:「他找到一种东方纤细笔划和西方古典建筑结构相结合的画路」。刺绣般的线条结构,形成赵无极个人的独特风格,此一阶段对于后来转型抒情抽象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曾经和赵无极比邻而居的瑞士大雕塑家杰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以及诗人米修(Henri Michaux)都赞赏赵无极1950年代初期的具象写意图画。赵无极的具象克利时期作品,生动神秘的符号衔接后来的抽象甲骨文时期,在其一生创作中至关重要。此幅杰作以《失去的大海》为题,代表着离乡的情怀以及面对未知的踌躇心境。难能可贵的,艺术家尽管情感敏感细腻,积极乐观的个性使得他的作品有向上升华的光辉意象,观者能有愉悦的视觉享受,艺术家也渐渐走向抽象绘画大道。
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
罗芙奥台北2012秋季拍卖会
2012/12/02 (日) 下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