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118 羅芙奧台北2006秋季拍賣會

羅芙奧台北2006秋季拍賣會

大批判-吉列

王廣義 (中國, 1957)

2004

油彩 畫布

150 x 120 cm

預估價格

TWD 5,200,000-7,000,000

HKD 1,239,000-1,667,000

USD 159,100-214,100

成交價格

TWD 6,034,000

HKD 1,459,956

USD 186,696


簽名備註

簽名畫背:2004年 Wang Guangyi 王廣義

展覽:


「明日,不回眸──中國當代藝術」,關渡美術館,台北,展期自2005年4月29日至5月29日

圖錄:


《明日,不回眸──中國當代藝術》,關渡美術館,台北,2005,彩色圖版,頁42

+ 概述

80年代更多的人在向外界、向歷史、向鄉土尋求思想和情感資源時,王廣義也曾是標準的文化烏托邦主義者,他早期的作品一直在製造一種秩序、冷峻、簡練的風格 。但他自己卻說:「那時一直有一個困擾的問題 ,就是別人說我的作品好,而我自己為什麼不激動?」後來他試探著撿回了一些熟悉的、曾被拋棄的手法,1988年他畫了三幅毛澤東像,這讓他在1989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展」上大出了風頭,也是他以後作品的真正起點。他發現,從一手經驗出發的創作,「才給人自信,做出來的東西也完全不一樣」。1993年,他以「大批判」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時,已經完全不再做風格上的努力,而是直接用拼貼手法製造圖像。王廣義的「大批判」系列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學術地位無可爭議。面對「文革」大批判文化向新消費主義文化的轉變,藝術家所作出的獨具特色的闡釋,充滿了智慧、幽默和強烈的視覺吸引力。他對波普藝術圖像風格的個人化闡釋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國風格和符號,也可以說,「大批判」形象已成為王廣義藝術的世界符號。

在「大批判」系列裡,王廣義引用了一種已經失效的鬥爭姿勢來重新闡釋消費文化現實,構成一種虛擬的、不真實的批判。世界名牌在這裡都改變了其本來的特徵、屬性,也改變了與現實的關係,而被消費文化浸染與政治扯上了。這些畫面常常引起人的矛盾情緒,面對物欲橫流的物質社會和商業化海報的強烈視覺衝擊,政治成為藝術家最先想到的調侃物件,在彼此消解的結構下表達了藝術家鮮明的個人態度。

相關資訊

20與21世紀華人藝術

羅芙奧台北2006秋季拍賣會

2006/12/03 (日) 上午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