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早期
+ 概述
印紐為螭龍鈕,是典型的清中早期宮廷印璽標準制式。鈕的四面各一螭,上面一螭,頭前有靈芝,脊背突起,兩側有細毛
紋,四足三爪,交錯有秩均靈動霸氣。印正上方留有一極小凹口,是提示用印者鈐蓋時印文正方向的留痕,亦為清代宮廷
印璽的特徵。其以整塊壽山旗降石雕刻而成,質地細膩,光潤瑩亮,色呈黃褐,沁色自然,包漿古拙。壽山石是製作清
代璽印十分重要的材質,尤為皇親貴冑所喜,且乾隆帝的寶璽中有609方之多是用壽山石刻制的。《漢書·司馬相如傳上》
有:「於是蛟龍赤螭」,顏師古註:「文穎曰:『龍子為螭』」,螭龍寓意吉祥美好。本品印面呈方形,減地陽文刻「讀
書擊劍」篆文,運筆硬朗遒勁,頗見厚實穩健之氣象,獨有一番古拙蒼勁的金石韻味。整個印章,宏觀莊重大氣,微觀精
美華麗,皇室氣息不言而喻。此印應為雍乾時期的親王或帝王繼位前的座右銘印璽,清宮現藏這一時期的璽印中有「讀書
析理」、「讀書依竹靜」、「讀聖賢書」等,不論材質還是制式,並且文意等均可參照,同時這一時期的「恭儉惟德」等
幾枚壽山旗降石印璽印紐與此件藏品雕工一致,最為特殊的是「親賢愛民」一方,其石紋石理與此枚相連,根據清宮活計
檔記載,清宮諸多印石均為宮廷造辦處切割設計,所以更印證此方為宮廷印璽無疑,同時近代中國宮廷印璽部分流失海
外,此枚不光藝術收藏價值高,應該未來研究意義和價值更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