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价格
TWD 58,000,000-80,000,000
HKD 14,146,000-19,512,000
USD 1,933,300-2,666,700
成交价格
TWD 82,240,000
HKD 21,033,248
USD 2,711,507
签名备注
来源:
美商私募基金收藏,美国
附隽永雕塑画廊开立之原作保证书
+ 概述
朱铭1938年出生于台湾的苗栗县通宵镇,早年未接受完善的美术教育,15岁时跟随李金川师傅学习传统木雕技艺。30岁时,他放弃在大雕刻厂首席师傅的高薪,离开故乡,向雕刻大师杨英风学艺术现代雕塑,为期八年。当年朱铭身体瘦弱,杨英风建议他修习太极拳养身。练太极拳原本仅为了强身,然而领悟力极强的朱铭,却从中体会到思想与心灵上的奥妙。
以太极拳调养与修行期间,朱铭体会到自然万物、大气运作的能量与蕴涵,内化为个人思想体系后,渐表诸于雕刻创作上。于是,气势磅礡的快意大作「太极」系列,便在朱铭的领悟与体会下以艺术创作成形,「太极系列」雕塑的抽象意涵,将中国文化传统化为超越语言、国界的艺术创作。
1978年,朱铭二度赴日本东京中央美术馆举办展览,他的「太极系列」也首度在国外发表。其中一件高150公分左右的《单鞭下势》铜雕,后来为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典藏,它是日本第一座户外美术馆,以展出并收藏二十世纪艺术大师如毕卡索与亨利摩尔等人杰作闻名国际。「太极系列」也为朱铭的创作生涯开辟了另一个旅程。其实在此之前,朱铭曾在1976年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的个展中发表一件名为《功夫》的木雕,它可说是「太极系列」的真正发端,而《功夫》木雕人像所采取的姿态正是「单鞭下势」。
在朱铭眼中,「太极系列」才是他个人风格的代表,而他所要表达的那份生命力,是由内而外,而非由外而内。太极拳看似柔软无力,实则阴阳相生、柔中寓刚、刚柔并济、动静相随,它以架势诱导身体产生调和动作的均衡,气体运行,而达平与静的效果。太极拳讲究匀、慢、柔、圆,充分体现美学思想,宛如同不同的人练太极同一招式时,会展现不同的力度。因此,当朱铭在雕塑每一件太极时,也赋予他们独特的生命力。
朱铭在「太极系列」创作同时参照、融合架上雕塑与空间环境雕塑,引进现代雕塑的新观念。朱铭的雕塑作品为现代化的公共空间赋予广阔的视觉创造以及经典人文图景。其中尤以「太极系列」之独特的视觉符号和雕塑形态,成为都市生活的互补和自然造化的延伸。作品形成以静制动的视觉张力,震撼人心的体量感,具有特定的时代感召力,富有当代审美精神的想像和陶冶。
连结了几何化抽象体面以及人物动势造型,「太极系列」雕塑在三度空间语言中动与静、粗放与简洁的对比,形成丰富有致的节奏变化;雕塑在光线和阴影之中形成有层次的变化效果。而在巨型《单鞭下势》铜雕中,朱铭凭借著自身的阅历与判断,将人们熟知的太极文化,以及相关的拳术套路转化为一种艺术形式,从以往的意象架构中脱离出来,让人生动地感觉出单鞭即下的大器、力沉与势不可挡。
「单鞭下势」,无疑是朱铭「太极系列」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造型。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朱铭雕刻过多件《单鞭下势》铜雕,名称虽然相同,但其神态、气势不同,各有千秋,极具视觉张力及造型美感。不过,如同此件1991年的户外大型《单鞭下势》,数量无多,该版次仅限量六件,宽度有303公分,高度160公分左右,造型姿态漂亮,在拍卖市场稀有少见。
类似户外型「单鞭下势」铜雕铸件已广获博物馆与基金会机构收藏,例如最早的日本雕刻之森美术馆(约1977-1978年作,高150公分)、香港中国银行大楼、香港交易广场(1986年作,高280公分)及台北县的朱铭美术馆(1986年作,467x188x267公分;1999年作,185.5x94x123公分)等,为世人熟知的公共空间收藏范例。
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
羅芙奧台北2010秋季拍卖会
2010/12/05 (日) 下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