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238 羅芙奧台北2008秋季拍卖会

羅芙奧台北2008秋季拍卖会

玫瑰

陈抱一 (中国, 1893 - 1945)

1933

油彩 画布

45 x 38 cm

预估价格

TWD 3,600,000-4,200,000

HKD 878,000-1,024,000

USD 112,500-131,300

成交价格

TWD 3,304,000

HKD 763,048

USD 98,509


签名备注

签名左下:Tchun

图录:


陈瑞林,《现代美术家陈抱一》,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8,彩色图版,页15

刘新,《中国油画百年图史1840-1949》,广西美术出版社,广西南宁,1996,彩色图版,页115

刘新,〈风雅江湾半生缘〉〔上海艺术世界〕,《艺术家杂志》,台北,2003年8月号,彩色图版,页169

+ 概述

陈抱一是中国第一代留日油画家、美术理论家及教育家,在他三十多年的西画创作生涯中,曾与刘海粟、关良、徐悲鸿、潘玉良多人等分别组织画会研究艺术,并开设画室学校,鼓吹写生绘画的教学。在教育家蔡元培的支持下,他与丁衍庸共组"中华艺术大学",推广美术教育。中国文学家鲁迅、郁达夫都曾是他的邻居友好,和1920、1930年代上海美术运动的发展关系密切。女画家关紫兰、决澜社画家杨秋人和阳太阳都是他的得意弟子。他曾撰写诸多绘画技法与艺术理论著书,在病逝三年前他所发表的《洋画运动过程略记》文章,记录民国元年至民国三十年(1912-1940)之间上海现代美术运动的发展,至今仍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文献资料。

陈抱一,祖籍广东新会,1893年出生于上海一上流家庭,父亲为前清秀才,担任上海招商局的要职,曾义助孙中山东渡日本从事革命运动,并协助巨贾盛宣怀办理洋务,陈、盛两家关系十分密切。陈抱一生长于上海郊外江湾的"陈家花园"内,园中有江南园林、假山、亭台楼阁,室内陈设则采西洋古典款式,为当时上海名园之一。父亲思想开明,同意陈抱一学习绘画,先入青年会中学就读,受图画老师张聿光(1885-1968)的启蒙,后来在周湘开办的布景传习所学习,此间和画家刘海粟有深厚的同窗情谊。刘海粟回忆当时陈抱一年纪虽轻,成绩却好,上课时两人的写生功力最快速,而陈抱一的画面有远近透视感,经常得到师长的赞扬。课余时陈抱一继续跟随张聿光学习铅笔画、水彩画,因而扎下绘画的基础。父亲买回来的外国美术书籍,上海外滩书店里哥雅(Goya)、葛雷柯(El Greco)、雷诺阿(Renoir)的画册,皆是初期滋养他绘画理论的养分来源。

1913年陈抱一前往日本学习西画,进入知名的"白马会葵桥洋画研究所"。这所学校实行黑田清辉(Kuroda Seiki, 1866-1964)等人早期引进的外光派新画风,当年在日本具有一定的权威。陈抱一在早期知名留日画家中可算前辈,其他中国画家如关良(1917)、刘海粟(1918)、常玉(1919)都在陈抱一(1913)后;而台湾最早留日的两位艺术家为黄土水(1915)与王悦之(1915)二人,其他台湾前辈画家留日期间多集中在1920年代以后。

1914年陈抱一因病暂停课业,返回上海修养,在刘海粟的邀请下,于上海图画美术院教授西画,他从日本引进石膏模型教学,引人侧目。几位画家友人在1915年共组"东方画会",除了陈、刘二人,成员还有乌始光、汪亚尘,提倡写生画。1916年陈抱一再度启程赴日本,先入日本名画家藤岛武二(Fujishima Takeji, 1867-1943)的"川端洋画研究所"学校,不久又入东京美术学校,在日本研读五年,画风上受后印象派、新写实主义的影响,在校期间与其他中国留学生共组"中华美术协会";另一方面也与日本新派画家有岛生马(Arishima Ikuma, 1882-1974)、中川纪元(Norimoto Nakagawa, 1892-1972)友好,有岛生马曾经教导台湾前辈画家刘启祥、陈德旺、陈清汾等人,有岛和中川皆为反对外光派学院主义的新派组织—"二科会"的代表人物,透过他们的交游,陈抱一逐渐接受后印象派的影响。留日期间,陈抱一与日本文艺女青年陈范美(本名饭冢鹤)恋爱并结为连理,1921年后双双返回上海。

自日本返国后,他在江湾寓所另辟一洋房画室,自创"抱一绘画研究所",教导西方素描和油画创作,此原为藤岛武二在日本推广的画室学校形态,研习油画的教学。1922年起任教于上海美专,开始实行人体写生。决澜社的成员杨秋人、阳太阳即是当时的学生之一。此后,陈抱一和丁衍庸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华艺术大学,二人负责教授西画,强调木炭素描的基础,而陈抱一为了普及油画,著作《油画法之基础》,为近代中国较有系统的教导油画技法的书籍。1929年秋天,和日本画家秋田义一在江湾"陈家花园"画室开办"曦阳美术院"。1930年秋天转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艺专)担任西画科主任。不料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事变",上海艺专和江湾画室被毁,只能借住上海市区亲戚家中。1936年陈抱一和汪亚尘、潘玉良、朱屺瞻、徐悲鸿成立"默社",共同举办画展。上海沦陷后,赴香港写生,与李铁夫、余本等人交往,并举办画展。中日战争期间,陈抱一蛰居于上海市区,晚年贫病交迫,直至1945年7月27日病逝为止。

日籍妻子在1952年也抑郁以终。1964年独生女陈绿妮遵从母亲遗愿,将一批陈抱一遗作捐赠北京中国美术馆。1988年陈瑞林编着《现代美术家陈抱一》(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坛耆老刘海粟为此书作序。书中收录多篇陈抱一于20、30年代发表的艺术评论文章,以及画家的36幅油画、1幅素描、8幅速写与3幅讽刺漫画。本次拍品《玫瑰》即刊印在此书中。另外,1996年刘新编着《中国油画百年图史1840-1949》(广西美术出版社)一书也同样以大幅图版介绍陈抱一的1933年作品《玫瑰》。

陈抱一的日本友人菊地三郎曾写过长篇的《陈抱一和中国油画》一文,指出陈抱一喜爱画花卉,是其绘画的主要题材。除此之外,陈抱一还画了不少心爱妻子的画像。友人对陈抱一的绘画作品及人品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人人称他为"好好先生",不论对象是谁都能热情地一起谈论艺术。1932年的上海事变炸毁了陈家花园与画室,陈抱一正值壮年时期,但是从此陈家的生计顿时陷入困境。自此到他生命终了的13年间,他从陈家花园时期的写实主义风格花卉作为起点,后来随着二次大战的爆发,逐渐转为人道关怀的现实生活的题材。《玫瑰》一作完成于1933年,此时陈抱一早已蛰居于上海市区亲戚的房子里,鲁迅和郁达夫是他的邻居。即使在困顿之中,陈抱一不减书香世家的大家风范,笔下的玫瑰雍容大度,流露出坚毅的气息。

从《玫瑰》一作可以看出画家受到后印象派的影响,用色洗炼丰实,造型严谨而带有量感,情绪上是表现主义式的真切。他的学生阳太阳在〈恂恂长者.谆谆教诲〉文章回忆:"?抱一先生的作风深受西方传统的影响,画风扎实、潇洒自如,特别注重色彩调子的表现。对于现代艺术他持开明的态度,头脑绝不冬烘僵化。对于艺术,他持严肃认真甚至可说是虔诚的态度,他的习作往往也就是一张很好的创作。抱一先生的画风基本是写实的,却又有一种表现的追求。..."50年代崛起于上海电影导演徐苏灵(1909-1997),曾经受教于陈抱一门下,他则认为:"陈抱一的油画色调感觉敏锐,有一种清新明快的色彩效果。特别是他画的静物、花卉,在当时的油画界可说是首屈一指的。"

1930年代时,陈抱一鼓励决澜社的成员举办画展,他留心当时艺坛的前途与发展。此时,从日本、法国归国的两派留学生在上海展开风格的竞技,使得1930年的上海成为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现代美术运动最为蓬勃的地区。"作为活跃在中国早期油画画坛的画家,陈抱一享有很高的声誉。丰子恺(1898-1975)先生曾经高度评价陈抱一的作品,对于他的小幅画作更是倍加赞赏,认为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精品。1934年第85期《良友》画报刊登彩色图版介绍陈抱一的作品:'野兽派的作风,运笔流畅而极有把握,用色简洁,却充满着富丽的色彩,技巧的纯熟是永远使人折服和满意的。'"(陈瑞林语)这些文字为陈抱一的绘画风格作了适切的评述。

参考书目:

陈瑞林编,《现代美术家陈抱一》,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8年9月

Michael Sullivan, 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Los Angelos, London 1996

陈惠黛编,《民初西洋美术的开拓者》,大未来画廊,台北,1996年6月

相关资讯

20与21世纪华人艺术及日韩当代艺术

羅芙奧台北2008秋季拍卖会

2008/12/07 (日) 上午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