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32 羅芙奧台北2003秋季拍賣會

羅芙奧台北2003秋季拍賣會

魯迅故鄉

吳冠中 (中國, 1919 - 2010)

1979

油彩 畫布

55 x 46 cm

預估價格

TWD 1,800,000-2,500,000

USD 52,200-72,500

成交價格

TWD 2,415,000

USD 71,520


簽名備註

簽名右下:荼 79.4
附吳冠中親筆簽名之作品保證書

+ 概述

吳冠中,江蘇宜興人,1919年生。他是南方人,尤其鍾愛江南水鄉的風景。1978年魯迅博物館邀請吳冠中為魯迅的故鄉作畫,他崇敬魯迅,也由於懷鄉之情,因為紹興和故鄉宜興竟然如此相仿,因此特地南下浙江紹興寫生,完成《魯迅故鄉》巨幅油畫,自此魯迅博物館永久典藏。吳冠中說這不是他第一次到紹興寫生,在此之前他已經專程去過紹興作畫兩次,一次是1956年,當時曾住在魯迅故居的廂房內;另外一次就是1977年了,他背著畫箱跑遍紹興內的小鎮,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無不吸引著他。

中國現代文學名家魯迅(1881 -1936),浙江紹興人。他的文學、思想、木刻版畫,在大陸的藝文界享有極高的榮譽。他曾經在1919年回到暌違多時的故鄉,寫下《故鄉》名作。在魯迅的《故鄉》中,描述了他離鄉二十年,相距兩千里之後,對於江南農村到處一樣的白牆黑瓦、竹林感到陌生,或許是心境的轉折,內心感到無比的惆悵吧。後人在他的家鄉故居建立紀念館,紹興也興起魯迅研究的熱潮。

吳冠中曾在〈長江三峽與魯迅故鄉──創作回憶〉一文談及當年描繪魯迅故鄉風景的過程,多次選景寫生之後,才決定如何描寫這個抒情的江南風光。他說:「那小橋流水的江南河網地帶,風光多抒情氣氛,村前村後、橋南橋北、楊柳桃花處處留人,玲瓏的小景多,但不易構成較大幅整體感強的畫面。我又不喜歡任人漫步的園林式畫面。是散文詩與獨幕劇的矛盾。有別於散文之美,畫面不宜散,忌缺乏突出的形象—即擔負佔領畫面空間的形象主角。就要求形象的起伏與跌宕而言,獨幅畫接近緊湊而高潮陡起的獨幕劇。小橋沒有多高,人家鱗次櫛比,都展現在高低差異不大的視平線上,羅列豈是構圖!我爬上紹興幾個小小的山頭,更上一層樓來窮千里目,視野擴大了,氣勢開闊了,但鳥瞰又何嘗是構圖的依賴!平面分割中的平均狀態必然使使畫面鬆散,故須選人家密集的大塊造型作為畫面的構成主體,然後,綠水人家繞,河網穿其間,繞其周,於是有了塊面,有了脈絡,似乎略具雛型了!從山頭俯視紹興城,黑、白、灰色塊構成動人的斑駁畫面感。細觀察,近處房屋只見頂,都是黑塊,遠處才見牆面的白塊。然而我須請明亮的白塊群鎮坐畫面中央主要部位,因之反其道而行之,前景房屋多見牆面,遠處倒多是黑壓壓的房頂,主要是為了畫面黑白構成的效果。而且,那些白牆群也不是俯視時的朦朧印象。而基本上是接近平視才能看到的狀貌,取其狀貌,忘了自己的地位!緣此,這一貌似俯瞰的藍圖中,主要形象角色是從城裡各處寫生得來的,有紹興中學的樹叢,有西廊的老橋,那河道、河岸上的細柳、河裡的船,是從東湖引進的。...」

此次拍品《魯迅故鄉》,可說是吳冠中為魯迅博物館量身定做大幅巨製前的寫生工作,成為「突出形象──擔負佔領畫面空間的形象主角」,紹興中學的樹叢為此畫的前景主題,背景是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的江南民居。畫家登上山頭俯視紹興城,將眼中所見,經過巧心的構思,完成一齣高潮迭起的獨幕劇。

參考書目:

吳冠中著,陳瑞獻編,〈長江三峽與魯迅故鄉──創作回憶〉,《要藝術不要命》,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90年5月初版,1997年5月再版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吳冠中》,人民美術出版社與錦繡文化事業,台北,1996年6月初版

相關資訊

20世紀華人藝術

羅芙奧台北2003秋季拍賣會

2003/10/05 (日) 上午12:00